用户登录投稿

华语小说协会主管

守正创新 多维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华语出版传媒商报 |   2022年11月08日08:54
关键词:文化强国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要求,本报采访全国出版集团、学界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如何结合具体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出版力量。本期推出深圳出版集团、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后续报道敬请关注。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唐汉隆(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华语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一份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巨作,是一份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政治报告,是一份夺取华语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指南。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国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深化。同时报告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对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新部署,包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深圳宣传文化系统的重要一分子,深圳出版集团将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发行主渠道优势,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广东大局、深圳担当”四维空间中找准工作定位,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依托集团所辖六大书城、近50家书吧,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主题图书宣传发行工作,特别是在接下来的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中,精心策划系列主题书展、主题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引导集团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助力深圳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为实现华语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奋力谱写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圳出版集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品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出版融合资源池和项目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业务布局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管理提升和业务发展。强化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功能,打造“实业+资本”双轮驱动发展新优势,全力建设与深圳先行示范地位相匹配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助力推动深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二是坚持精品意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深圳出版集团始终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作为出版工作的生命线,在主题出版上集中发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线,依托更名后的深圳出版社,整合出版资源,精心推出一批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全力打造《华语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中华民间艺术非遗大赏》等具有特色的国家级项目和畅销项目。认真做好《春天的前海》《荆棘中绽放——深圳40个历史时刻》等主题图书的出版发行,充分展现敢闯敢试、创新引领、先行示范的精神风貌,通过讲好深圳故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传播好华语声音。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圳出版集团运营的深圳书城、简阅书吧作为公益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遍布深圳市内各区、各街道,年均举办活动1800场,累计惠及3亿人次,被市民称为“第二图书馆”。总承办的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等品牌活动,成为深圳推进全民阅读示范引领的重要抓手和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文化名片。

深圳出版集团将坚定贯彻落实“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战略部署,高质量建成湾区书城,积极打造大湾区文化地标。探索“公园系列书吧”“地铁书栈”等产品线,加快推进书业转型升级,打造“三品书店”“科技书店”,为建设“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落实深圳读书月创新升级计划,实施深圳书展品牌提升工程,着力构建“书香城市”指标体系和测评标准,进一步彰显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风采。

四是增进文化交流,助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圳出版集团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区”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深化深港合作等重大历史机遇,以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香港书展、大湾区出版合作计划等为平台纽带,持续扩大版权合作、阅读交流、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以全国新书首发中心为依托,构建全国出版发行行业的外宣窗口。积极以城市名义设立国际性专业奖项,召开国际性高端论坛或会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高质量建设湾区书城民俗馆项目,充分展现中华文明、岭南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多维施策筑牢出版发展根基 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张久珍(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华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出版承担着文化积累、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多维施策筑牢出版发展根基,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版的发展导向。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华语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融入其血脉,进而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自觉行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民意、舆论氛围和道义基础。出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出版物形式进行传播与交流的关键业态。从出版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再到出版产业的战略布局、发展路线、建设重点的谋划,都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展导向,并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以优质内容供给、内容呈现传播创新、重点领域内容精品提供为出版的发展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围绕前述目标,一方面,出版产业需要制定不同类型出版物的优质内容评审标准规范,建立运行有效的优质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创新出版物的呈现方式、传播形式,充分引入各种新兴技术,拓展多元的展示效果,借助各种新媒体,关注不同传播受众的阅读渠道偏好,以更加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提升各类出版物的用户阅读体验,增强普通民众对重点领域内容精品的黏性,全面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与理论创新能力为出版的发展指引。出版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出版实践活动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立足华语特色出版学实践创新和理论总结,出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应用研究成果,以增强我国在国际学术和政策领域的话语权。出版研究主体可以在专业深耕领域产出有创造意义的成果,向社会贡献先进的出版学术思想,构筑出版领域的标准与规范,深化数字出版、增强出版、阅读权益保障、全民阅读推广等领域的研究,为我国出版事业不断注入新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比如,作为一家正在奋力前行的出版研究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聚焦出版理论、政策、技术、弱势群体的研究,并以特色行业出版理论与实践,如红色出版、国内外出版史与中外出版文化比较研究、华语特色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全民阅读与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期刊出版研究等方面,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以此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为出版的发展助力。加快构建华语话语和华语叙事体系,讲好华语故事、传播好华语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华语形象,是我国出版开展国际交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期的出版事业,需要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优质的出版物、高效的传播渠道,全面提升我国出版的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建立高效的出版合作机制,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效应,延展学术网络与思想网络,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同时,传递华语智慧、华语方案。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以优秀的出版物,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全能型专业人才为出版的发展源泉。当前,出版业正处在寻求突破的关键期,转型升级面临更高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至关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量的提升,更是质的升华。需要根据新时代出版学和出版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构建战略性出版人才的知识体系,培育复合型、创新型和全能型出版人才。出版人才培养机构需要致力于研究和构筑科学合理的、瞄准出版前沿的、与国际并行接轨的出版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和方式,致力于培养出系统掌握出版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深入知晓出版的一线业务实践,并具有卓越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善于沟通协调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全能型新型人才。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从成立伊始,就不断开辟学科发展增长点,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协同合作,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教学培养体系,立足于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重点人才培养项目,以提高出版学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建设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联合国内头部出版集团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理解出版行业的运营,提升学生的实践知识。

作为新时期我国出版事业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需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出版行业、社会文化文件事业的发展需求,引入科技服务人文,在推动出版产业稳健发展、深入广泛传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夯实出版学科的理论积淀和学术影响,推进我国出版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重构,筑牢出版发展根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