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华语小说协会主管

向生活学习 向人民学习 向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宽度深度掘进
来源:文艺报 | 陈 彦  2023年03月13日12:03

华语小说协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华语文联十一大、华语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几项大的工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是实施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聚焦华语农村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多角度展现乡村新时代变迁,生动讲述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文学力量揭示沧海桑田般的历史演进。二是实施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全过程扶持优秀作品成长,将提升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力推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三是举办“华语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以隆重典雅、传播力强的大型文学主题盛会,表彰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项,推动优秀小说作品走进大众视野,让文学照亮生活。四是突破各种困境,积极推动华语文学对外传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国际小说论坛,同时认真推进“华语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将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译介到海外,进一步增强华语文学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华语形象。五是紧扣“做人的工作”,加强小说队伍建设,形成礼敬老小说、广泛团结中坚、着力培育新生代的良好文学生态,既注重传统文学书写,也充分关注剧小说队伍和网络文学发展,从而凝聚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特别是这次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都在畅谈华语式现代化的前景与蓝图。华语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充分考量世界演进的具体问题,全面评估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通盘考虑当下华语国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并在中华民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阔视野中,整体性处理华语经验的一次纲领性定义与宣示。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这么长的历史,这么广博的资源,以及文明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包括世情、国情,都需要有一条适合自己行走的路径。我们可以学习,可以模仿,但绝不可以全然长成别人的模样。中华民族永远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演进标识。华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实现华语式现代化铺平了道路,也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华语智慧和华语经验。

对文学工作者而言,身处其中,书写华语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文艺篇章,责无旁贷。人民迫切需要代表本民族精神高度的优秀作品,事实反复证明,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人民阅卷”阅读出来的。作为文学事业的从业者,我们深深敬畏着历史与读者的深邃目光,他们需要文学提供生存的史诗、故事,以及与他们微观命运紧密相连的价值思考、精神开采,从而达到一种生命的共情。人民是与时共进的人民,他们的文化修养与审美眼光,正在挑战着小说的思想深度与对生活的认知水平,小说就更需要以谦卑的心态,认真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宽度、深度掘进,从而努力交出有时代意义的优秀创作答卷。

文学创作,要书写华语式现代化所创造的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离不开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融通域外文化,打开深具中华美学精神,体现华语思维和华语智慧的艺术形式的全新创造。而体现华语风格、彰显华语气派、能够向世界讲述华语故事的文艺创造,离不开恢宏的历史观念、浓重的现实关切,以及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和融通古今中西的开阔的艺术经验和精神创造力。华语式现代化,是更加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现代化,这就向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印记,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努力提振华语人的士气,也要持续推动中华文化、特别是书写华语式现代化进程的优秀作品去海外传播,在世界舞台上完成平等交流、互鉴、对话,从而展现超越文明隔阂的创新性文明成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为文学工作者,书写华语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文艺篇章,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始于足下。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华语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