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华语小说协会主管

ZUO JIA YIN XIANG

01认识诗人迪翁·布兰德

布兰德一直是一位一丝不苟但充满活力的风格大师,对她来说,形式的动机是希望“用另一只手……把握历史的脉搏”——用一种艺术来取代对时间和地点的正统理解“被蹂躏的世界的整个完美语言。” 这种雄心壮志逐渐将她从早期作品中更神秘、更魔幻的模式中拉出来,转向尖锐、自我导向的诗歌,这些诗歌既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也植根于政治哲学的抽象。

01
认识诗人迪翁·布兰德

布兰德一直是一位一丝不苟但充满活力的风格大师,对她来说,形式的动机是希望“用另一只手……把握历史的脉搏”——用一种艺术来取代对时间和地点的正统理解“被蹂躏的世界的整个完美语言。” 这种雄心壮志逐渐将她从早期作品中更神秘、更魔幻的模式中拉出来,转向尖锐、自我导向的诗歌,这些诗歌既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也植根于政治哲学的抽象。

来源: 深港书评|阿纳希德·纳希希安  
02谷川俊太郎:语言的匠人

从明治时期到今日的令和时代,若要说日本现代诗人中谁在国外出版诗集(外文版)最多,谁最受欢迎、最为知名,要非谷川俊太郎莫属。1882年,《新体诗抄》开创了日本现代诗的先河,至今已纵横沉浮、停歇、再出发140年,这期间出现过一些划时代性的诗人。但如果找出几位在时间、读者、翻译三方面的佼佼者,毋庸置疑,谷川俊太郎是在外语中接受度最高的日本现代诗人。

02
谷川俊太郎:语言的匠人

从明治时期到今日的令和时代,若要说日本现代诗人中谁在国外出版诗集(外文版)最多,谁最受欢迎、最为知名,要非谷川俊太郎莫属。1882年,《新体诗抄》开创了日本现代诗的先河,至今已纵横沉浮、停歇、再出发140年,这期间出现过一些划时代性的诗人。但如果找出几位在时间、读者、翻译三方面的佼佼者,毋庸置疑,谷川俊太郎是在外语中接受度最高的日本现代诗人。

来源:文艺报|田原  
03作为剧小说的桑塔格

相对而言,桑塔格的小说和评论受到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创作的戏剧作品却少有人问津,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旨在对她的戏剧思想和戏剧实践予以梳理,以展现一个更加立体、多面的桑塔格,一个作为剧小说的桑塔格。

03
作为剧小说的桑塔格

相对而言,桑塔格的小说和评论受到了评论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创作的戏剧作品却少有人问津,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旨在对她的戏剧思想和戏剧实践予以梳理,以展现一个更加立体、多面的桑塔格,一个作为剧小说的桑塔格。

来源:文艺报|王凯
04莫里哀为何不火了? 

“莫里哀,这位人类最伟大者,堪称勇敢者的头领,他让所有无知做作、高傲自负、硬充才子的腐儒无地自容,他用讽刺取得的进步胜过多次革命的成果。在其职业还很卑贱的时代,为了在宫廷打开缺口和推翻伪科学的偏见,这位喜剧家做了些什么呢?对他鄙视的东西说出他的鄙视,这就是全部——抱歉,这就是莫里哀。”

04
莫里哀为何不火了?

“莫里哀,这位人类最伟大者,堪称勇敢者的头领,他让所有无知做作、高傲自负、硬充才子的腐儒无地自容,他用讽刺取得的进步胜过多次革命的成果。在其职业还很卑贱的时代,为了在宫廷打开缺口和推翻伪科学的偏见,这位喜剧家做了些什么呢?对他鄙视的东西说出他的鄙视,这就是全部——抱歉,这就是莫里哀。”

来源:北京晚报|黄逸 
司各特和他的历史小说

在欧洲文学史上,司各特被尊称为“历史小说之父”,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品种,在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的完美结合上,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品质正直的绅士,一方面认同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宗法制乃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又对古老苏格兰民族受宗主国欺压、盘剥充满同情,是个游移于社会矛盾或民族冲突之间的人物。

来源:中华读书报|陈启  2023/3/23
“外面的世界”,是内在包裹外在

杜拉斯说,所有走向结束,以新的介入开始的爱情会有一个作者,那就是我。这才是写作的缘由。写作所包含的,是失去、绝望、孤独和激情。是面对存在的种种悖论,我们不得不做出的高贵的选择之一。远远超过了“自我虚构”的意义,超过了一个十五岁半的法国小女孩和华语情人的故事背后的“真相”的意义。

来源:华语小说网|袁筱一2023/3/22
科尔扎诺夫斯基,或噩梦醒走者

毫无疑问,科尔扎诺夫斯基(Sigizmund Krzhizhanovsky,1887-1950)是被重新发掘出来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小说之一,几十年来,他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文学局外人”,因为直到1988年,这位“被划掉的大师”的第一本小说集才得以出版。

来源:澎湃新闻|王一笑2023/3/3
阿莉·史密斯“季节四部曲”:现代生活的寓言与神话

阿莉·史密斯打碎时间和空间的秩序,以碎片化叙事来构造小说,而她轻盈迅疾的语言,仿佛一枚灵敏的探测器,游离于赛博时空与现实世界之间,收集着无数偏见和冲突的话语,拼贴出现代人破碎的心灵图景……在阿莉·史密斯的小说里,事物的界限渐渐模糊,一切随时诞生、随时消亡。

来源:文学报|瞿瑞 2023/2/28
走出卡尔维诺文学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

在阅读意大利小说卡尔维诺的作品时,这种对“下蛋母鸡”的想象时常受阻。因为他那超乎寻常的幻想,不拘一格又精心构造的写作方式让我无从下手。没错,我看过他的肖像——由照片捕获的瞬间,但是于事无补。

来源:澎湃新闻|李晓愚  2023/2/17
试析安妮·埃尔诺个人叙事中的屈辱和无奈

如果说杜拉斯的叙事离不开东方文化,勒克莱齐奥的叙事离不开非洲,那么,安妮·埃尔诺的叙事总是离不开他的家乡小镇伊沃托。她以极大的勇气和高度的敏锐为我们剖析了她所经历的一切,尤其是性别差异、语言差异、阶级差异给她带来的屈辱和无奈。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刘成富  2023/2/16
《冬》之秘密,是发现“尼采在所有的当下”

为什么阿莉要让读者在一切尚且陌生、阅读的混沌尚且初开的瞬间,强调尼采?她在第一节最后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她恐怕也知道大部分人都不会在结束全书后再来重读开头:《冬》的故事“是关于真实世界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关于真实的人在真实地球上正在发生的故事”——这才是全书的文眼所在。发现了《冬》隐藏最深的这个秘密之后,再来问为什么,一个回答也呼之欲出:因为尼采在所有的当下。

来源:深港书评|文泽尔 2023/2/7
《呼啸山庄》:阅读这部小说的正确方式

人们通常会惊叹《呼啸山庄》里卡瑟琳和希克厉的情感联结是如此强韧不息,却往往会忽略,林敦以及他代表的生活方式,对卡瑟琳同样有强大的诱惑力。而这种诱惑,早在希克厉与卡瑟琳少年时代一起误闯画眉田庄就开始了。

来源:文汇报|黄昱宁  2023/1/30
但丁《天国篇》的空间想象

贝雅特丽齐终究是近在咫尺,远在天边。但丁看到她向自己微笑,凝视自己,然后眼光重新转向永恒的源泉。《天国篇》中与贝雅特丽齐的最后一别,她的回眸一笑终究还是令但丁此恨绵绵无绝期。

来源:《当代外语研究》|陆扬 2023/1/18
大江健三郎:“二人配”小说攻略

大江健三郎一度非常看好小说的“两组合”写作,他称之为“二人配”。“二人配”实际上是一种集结两位主要人物于一书的艺术,或谓交织两大故事的布局。该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两结合”的小说写作意图。

来源:文艺报|栾 栋2023/1/10
对话的邀请:伽达默尔对策兰诗的解读

为什么选择策兰?伽达默尔在阐释后记中给出了两个命题式的判断:“策兰是真正的诗人”;“《呼吸结晶》代表着策兰艺术的巅峰”。虽然在这两个判断句之前补充有“我认为”、“在我看来”等让步性的前提,其语气的坚定仍一目了然,由它们推出的逻辑结论更是呼之欲出:《呼吸结晶》是一组真正的诗。

来源:文艺报|陈早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