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峰峦,在虚实之间
“太阳西沉,古老的骑楼呈现一条剪影。
-
李定林散文集《高高的轿子顶》:永远的故乡
李定林先生将要出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高高的轿子顶》,嘱我写序,我欣然应允。
关键词:  《高高的轿子顶》2023-04-10
-
《飞走的鼓楼》:在流动的叙事中重建内心秩序
打开鲍磊的小说集《飞走的鼓楼》,从书中掉出一张暗红色鼓楼书签和银杏叶,一下子让我回忆起两年间与鲍磊的相识点滴:他常在朋友圈里分享北京生活的所见所得,晒出黑胶唱片、老电影和西郊线上的春天,兴致之高让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北漂”,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在这座巨型都市的折叠时空里继续保有对生活的期待,甚至将之视为写作的主题。
-
赵园:以别样文字写历史之重
原标题:以别样文字写历史之重 ——阅读赵园先生著述的几则笔记 知识分子的自省自觉在赵园那一代学人是融入生命的习性,尽管这以反噬自我作为代价。
2023-04-10
-
澄明世界的精神探险——评耿相新的诗集《复眼的世界》
在文坛口水四溢、写诗犹如说话的时节,我读到了耿相新作风先锐、姿态硬朗而又颇具写作难度的诗集《复眼的世界》,心里不禁为之一振;并且愈发相信诗之美正介于直白与晦涩、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老妪能解虽是一种审美境界,但并不值得极力推崇,许多人更渴望通过形神俱佳的理想文本,触摸到智慧的“塔尖”。
2023-04-10
-
《“三”生有幸》:大型国企的精彩“管理学”
《“三”生有幸》这样的题目,似乎更像是小说作品的命名,然而它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名字;如此命名的报告文学,望着题目很难猜想作品叙写的题材和所要表达的主题。
2023-04-10
-
行走在滚滚红尘的她们
周瑄璞的《芬芳》延续她一贯的写作风格,关注乡土,聚焦女性命运,围绕两位女性人物从出生到中年这段成长史展开书写。
-
尘世中“活着的”琥珀
《曼珠沙华》池上/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再次读池上的小说,刚过去的冬天仿佛还在眼前。
-
除了“伤心”,小镇叙事还能怎么写
《鸭镇往事》,曹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68.00元 曹寇的小说要阐明的,不是强压在从故乡出发,以书写的方式,重新置身于故乡。
-
梁晓阳散文集《文学中年》:撷集灵魂在场感的细节体验
好的散文,不仅写出作者要写的人的最为隐秘的内心世界,写出人丰富而复杂的人性与密码,同时也写出了小说在场时的细节体验,表达小说自己的灵魂体悟。
2023-04-07
-
夏天的阅读——近期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方面
2022年,注定是一个长篇小说的大年,名家纷纷亮相,新锐奋勇争先,这个景况犹如四年前。
关键词:  长篇小说2023-04-07
-
周洁茹的《车库房》:“说来话长,长话短说”
周洁茹素来擅长描写对话,对话不但是其小说逻辑结构的底层,也是故事情节延展的驱动。
-
张莉:散文里的“有我”与“忘我”
一 中学时代提到散文,我们通常会说到记叙文、抒情文以及议论文,这是最为基础和简单的分类。
2023-04-07
-
《宝水》:在“美丽”中振兴
乔叶潜心多年创作的长篇新作《宝水》,我读了之后有一些很是异样的感受,乃至意外的悸动。
关键词:  《宝水》2023-04-07
-
《重生》:一部荡气回肠的“重生”之作
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其基本的特质应该是好看、耐读、有味,像槟榔一样甘味回肠有嚼头。
2023-04-07
-
《穿左门走直道》:高远立意 通篇有戏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耕时代、机器时代和信息时代,信息传播从口传到印刷到网络,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密集。
2023-04-07
-
置换、替代与再创造的创伤叙事——论朱婧近期短篇小说创作
引言 自2003年始,朱婧开始创作短篇小说,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
关键词:  朱婧2023-04-06
-
“我写的,是故事”——读张天翼《雕像》
一开始,我们乘着叙事的小船,在平静无波的日常生活的水面上航行。
-
缓慢、平稳与沉思:小说的一种迷人美德
一 到这部中篇小说《海鸥骑士》,这三四年来,孙频在自己的中篇小说中所进行的“内部革命”的“艺术特征”,应该已经是越来越显明了。
关键词:  《海鸥骑士》2023-04-06
-
空间书写与个人生活史的建构——读杨本芬《秋园》系列
《秋园》的封底页节录了杨本芬在自序中的一段话:“我写了一位普通华语女性一生的故事。
关键词:  《秋园》2023-04-06